
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2025年5月全国橡胶轮胎外胎产量10199.3万条,同比减少1.2%,为2023年以来首次下滑,行业增长拐点显现。细分产品中半钢胎产量5415万条,环比降2.24%、同比降4.02%;全钢胎产量1182万条,环比大跌9.63%、同比微降1.66%。
内销市场持续低迷。5月轮胎行业产值同比下降8%,终端需求疲软,五一假期销售未达往年高峰,618促销效果有限。库存压力下,倍耐力、固特异等外资品牌加入降价行列,国产头部企业被迫跟进;卡客车胎市场因货运频次下降,替换需求进一步抑制。
与内销困境形成对比的是外贸韧性。海关总署数据显示,2025年1-5月中国轮胎出口量389万吨(同比增7.3%)、金额691亿元(同比增7.7%),按条数计出口2.89亿条(增速8.6%);其中汽车轮胎出口331万吨(同比增6.8%)。尽管面临美国加征关税等壁垒,中国轮胎凭借性价比仍保持全球竞争力。
行业面临双重挑战:内需萎缩加剧价格战,原材料成本波动压缩利润。部分企业转向东南亚布局产能以规避贸易壁垒、降低成本;技术端,绿色轮胎、智能轮胎成研发重点,但短期难见规模效益。
头部企业通过渠道下沉(深耕三四线及农村市场)和服务升级应对变化;外资品牌则加速本土化,米其林、普利司通等在华工厂扩产以巩固份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