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轮胎行业在国庆假期结束后迎来涨价潮。截至10月9日已有60家轮胎生产企业调整产品价格,涵盖全钢子午线轮胎和乘用车轮胎等多个品类。这次涨价涉及面广且部分企业已经追加第二轮调价通知。
中策橡胶在9月份率先启动调价。该企业先后两次对全钢轮胎和内胎等产品提价2%至4%,10月份进一步扩大调价范围。赛轮轮胎对TBR产品价格上调2%-3%,上海优科豪马将乘用车轮胎价格提高3%。
涨价范围从商用车轮胎扩展到乘用车领域。正新轮胎、佳通轮胎和锦湖轮胎等企业同步调整乘用车胎价格,形成全品类涨价态势。部分产品最高涨幅达到6%,多数企业涨幅集中在2%-3%区间。
原材料成本持续上涨是主要推动力。天然橡胶价格同比上涨超过15%,炭黑价格涨幅达到30%以上。原材料成本在轮胎生产成本中占比超过70%,企业面临价格倒挂困境。主要上市轮胎企业利润跌幅超过50%,全钢轮胎生产企业普遍出现亏损。
山东华盛橡胶在调价通知中明确表示,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下制造成本攀升,需要通过价格调整来维持正常运营。行业分析师指出成本压力已经超出企业承受范围。
市场呈现分化态势。国庆期间59家半钢轮胎企业中有47家停产放假,平均放假5.38天。这次涨价潮涉及企业数量多范围广。从头部企业到区域性厂商都加入调价行列,行业面临成本压力具有普遍性。价格调整幅度根据产品类型和企业策略有所不同,整体呈现上涨趋势。